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

頌楊回歸成功的背後

頌楊回歸成功的背後 - 杜遠 -

本港回歸中國十年,除內地與香港共慶之表演外,時代雜誌於0七年六月十八日刊出文章,一改昔日對潛在對手譭多於譽的心態,反過來大肆讚揚回歸後一國兩制之成功,更云比過往殖民地時代,更光輝耀目。列舉對中國大陸的貢獻,是大陸工業的原料基地。充滿朝氣,勢銳不可當,執筆為文者觀其姓氏,似多亞裔等民族,罕有西方人。

回歸前眾多英文雜誌,主要乃英美國家發行,於香港前途悲觀哀嘆!現今卻一改觀感。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所遭逢多項危機、風暴(大規模遊行抗議,聚集請願至金融兩次風暴襲擊),弄致民怨充斥。首任律政司長梁愛詩,因下令取消檢控星島日報集團負責人胡仙,被問及原因竟按己意解釋「公眾利益」,云胡被判罪會有數以千計轄下員工失業。本港各大報章標作頭條外,外國亦就此事件嘩然!至於立例,其嚴厲及範圍之廣,達擾民以至箝制訴求外,執行小吏不理解法規、行事僵化…諸種,數不勝數,西方人不見到?「時代」雜誌不了解港人內心不滿?

欠深思熟慮的港人,或只識滿腔愛國熱誠的,若沾沾自喜因「時代」雜誌,奉承香港成功,多番由本港傳媒引錄,併作時事議題,意欲將此訊息廣佈瀰漫,問題非止港人或大陸人民陶醉自滿,欠警惕反省而已,恐中共高層也以之作「成功」標榜,未有憂患意識,危害更大!

英美對宣傳戰之重視,因歷來自己霸權受挑戰,採行一連串措施,挽回頹勢的經驗中,明瞭此一戰線之功效如何。「心戰」很大意義,與宣傳扯上密切關係。二次大戰後,尤以六十年代及以後,在大眾媒介之宣傳投資很大。最聞名的世界性宣傳攏斷,以BBC(英國廣播公司)及CNN(有線新聞網絡)幾盡人皆知。

英語自為世界性語文,大量諮詢均對能操此語方便下,即使未嘗受殖民地統治民眾,亦知訊息轉達中,英語作為媒介之重要性。尤以工商業社會,諸事講求效率競爭,又電腦絕大訊息以英語所佔比例,迄今為止未有另一語文能取代其訊息帝國之優勢。

英語以知識傳播、人際溝通的廣泛性不容挑戰,亦知其對資訊,有各項優先性之考量。至少英美及部分工業化或進步國家,對傳播或藉電視影響大眾生活,有專門研究、評估,普及至大學或民間,變為一學科。
經常以所謂民主自由作標榜的英美,乃至為自己成功施行民主及具一整套之人權思想,及民主制度法規,他們有著述自誇為上帝之選民(“The Chosen People”為書名)。但對新聞播送,亦有嚴格規限。美國一樣將評擊自己民主道德墜落之書刊言論,在主要報刊雜誌予以封殺,中較著名者杭斯基(Neom Chomsky),一方面美國抵牾人權報導,不論從伊拉克及本土,均可從報章知悉其情況。另外,英國法規亦非全然尊重人權,從其殖民地經驗中知悉。港英時代政府設新聞官,由政府統一發佈新聞以隱瞞事件。英國阿根廷於一九八二年褔克蘭戰役,乃至最近伊拉克之侵略,對新聞均有嚴格管制。從泄漏向世界的消息,知悉事實與報導迴異。

香港不少人堅信,在廣州雖可觀看香港之新聞播放,但每以廣告填塞,只深信香港自由大,中國乃一專制國家,處處管制新聞固不在話下。有人告訴筆者,美國太空人登月幾有十年後,中國仍有人,特別是居於農村者,未知有此事!詢問下另一些人亦語筆者,在中國大陸如此不足為奇!經過多年後筆者從電台及刊物知悉,美首次登月,是否真實,有頗多疑問,此固然因冷戰時蘇聯也企圖訓練登月人員失敗,特留意美國太空計劃有關。但疑問中有些未易解答,致西方人亦抱有此懷疑態度。因中國是時貧困落後,資訊傳遞困難,另外也不要忘記美國有意圖在冷戰中,以某些宣傳成就,作為制度優良的表示,因此未能解答的疑問下,中國政府沒作深入發佈。一般畢竟乏深入留意,香港兩電視台對新聞攝取乃至觀點,相當程度混有濃厚之英美優越感,及貶抑文化制度與自己有異的國家,他們夾雜固有的意識形態輸送,人常會於不自覺中受影響,若以最空泛辭句形容,實有「心戰」之攻守意識。

距今約數個月或一年前,香港的傳媒取自英美媒體,云北韓已試爆核彈,兩電視台新聞均相同報導。同日筆者觀看有線電視東森新聞,同一新聞則訪問法國防部長及美國科學官員,前者答云不是「核試」,後者回答云即使核試,也是失敗的核試。本港無線亞視後數天方澄清不是「核試」。若從資料判斷,云比最原始投下廣島長崎兩原子彈威力還弱,則憑常識亦知非核試,兩電視台是欠常識?疏忽?緊隨英美?

西方國家強調客觀、理性,美國人自視為西方文化的領導或是重鎮,比諸曾多番譏笑批評極權國家有新聞管制,自詡進步求真固不待言。但其實況是否如此?本文因非專論此問題,不逐一列舉,但留意時事者,及非英美西方國家對巴爾幹半島之科索澳戰事,英美如何創造新聞,以達成出兵藉口,已是一例。究其實許多干預及戰爭,均以維持利益為終極目標,英美傳媒對昔日自己的歷史及各項不能釐清真像,啟人疑竇者,均著力隱瞞,本刊訴衷情過去登載多件事件。美國第三任總統,又是開國元勳,起艸獨立宣言,至今國際人權標準仍以獨立宣言中「平等、生命、自由、尋求快樂」為宏旨(美獨立宣言思想特受英民主倡議者洛克影響),本刊曾披露傑佛遜蓄百多黑奴,其中一女奴懷有其孕。筆者的相識朋友,初聞以懷疑態度索取資料,經查證後告訴更多予筆者。他們非不關心時事,且學識見解高於一般,曾撰稿維生,亦如此!
英國的「經濟學人」(Economist),美國的「新聞週刊」、「時代雜誌」均具世界性影響力,以英美資金出版;以香港為基地的「遠東經濟評論」(現已搬去上海),亦是美國資金,著重點在亞洲。「時代」等刊物分不同地域不同側重內容,亞洲版「時代」,其意識形態傳播,固然針對此區域。

然則香港回歸後,民怨之大,除電視、訪問等,對董建華首任特首,呼之為「老懵懂」,港人皆知;又從遊行標語中見,「狗官」之辭耀目,如此一泄怨氣,筆者數十年未見!如此多靜坐、遊行,外地通訊,曾稱本港乃一活力充沛城市,化作不滿訴求之地!回歸初英人著書,將本港比為中國另一殖民地!況且報刊時有報導政府部門,被投訴一些荒謬糊塗的處事,難道並沒人知悉?何以僅數年,有此怪異而與事實不符之改變?

英美,尤以英國對中國的了解,搜集資料研究,相當豐富。筆者在倫敦,見一些書店專售中國政治歷史,一些在港之中譯本現極罕見,卻於該處購得英語原著。乃至前港督尤德,曾於共軍渡江前,服務於英艦「紫水晶」號為文官,此事件(共軍砲轟及阻止英艦駛離)之回憶均能買到。其它中國之研究出版,不弱於美史丹福大學及類似專門機構。

昔日殖民地香港之民心背向,英國搜集深入仔細。中共近數年,也藉一些民意代表,發言指現潛伏於香港政府,有親英親美乃至親台灣者。西方國家,大量派員至香港,搜集資料、消息傳回己國。豈真若「時代」雜誌,以民間名義之國際刊物報導?

九七前英殖民地之香港,移交於中國政府,除更改不少政治體制外,法律也訂有準則,即是取消部分英國惡法如游蕩、業主須負責租屋有作犯法活動…等,並以人權法為一切不可愈越之人權保障準則。本會接到同事、醫院職工的求助事件,有濫權打壓申訴無門,乃至有傳媒未知是恐懼,抑或利益關係?亦拒絕為之申訴!

至於病院(包括精神病者),任何病者情緒變化、不滿而遷怒職工以投訴,不問有否涉及主觀無理,同樣接納!同工關係疏淡不信任增多,因為有投訴就不問情由,職工交待解釋虛耗時間外,解釋條文成將來對同工的整治「理據」!小圈子活躍、巴結逢迎,但同事間欠包容體諒,只講愛憎、個人喜惡。對此氣氛,沒人質問改善,縱使質疑此機制,也只找些矛盾、不成理由的作解釋,批評投訴泛意主觀,則云對投訴者須「尊重」。這種人人恐懼的管治模式,幾沒人勇於評論,有者只談「風月」,或如賭博乃至尋花問柳;女性則是物質、衣服、化粧、身材飲食之類。欠缺常識不覺羞愧!任何事不問可行,出則以命令式。處處充滿「白色恐怖」。單只護理員工,見「心靈綠洲」或心理專家、精神科醫生,有案可稽者數以千計,則可見一斑!這類僵化、窒礙生機的管理模式,只欠最高權威出言煽動「向當權派鬥爭」、「造反有理」、「砲打司令部」之文革武鬥,但人人監視互不信任,精神上的壓力、虐待似不似個警察社會?又是否現今香港漸次瀰漫的現象,醫管局是縮影?

殖民地時代在香港,英人任用政務官員,其中一項頗為重要,乃視乎其人會否搜集民意,乃至教導他們如何獲取民意,並不需要問卷調查等欠實際反映之「科學」根據。

然則何以有此未報實情的言論?

受恭維是人性通病,害處乃使人自滿,人習慣於此,未感逆耳忠言之重要,真相已被遮掩,敗亡之徵兆漸露。統治階層易因此疏於防範,則施行各項手段措施,為有敵意者得逞必易!毛澤東創「三面紅旗」,望以落後國家錬鋼,超過先進國如英美。就因中下層幹部弄虛作假隱藏真相而致大饑荒。毛曾批評幹部「官越大越脫離群眾」,可悲者他亦是!因「三面紅旗」失敗,大錬鋼錬了大堆廢鐵,竟至餓死的可能兩三千萬人,幾動搖國家根基。台灣的國民政府時欲伺機而動,登陸中國,後被美總統甘廼迪遏止。

既然甜言蜜語比忠言逆耳之攻心易得逞,則何以英美對中國有此態度?

中共遇到的國際勢力,仿若抗日後期至所謂「解放戰爭」,四二年至四九年,國民政府及蔣介石面對。在西藏問題、台灣問題乃至香港回歸諸項,尤以對香港,部分有苦自己知。繼續指控英美破壞,即十年來仍無力擺脫其影響。端午節時香港新聞,報導前英揆戴卓爾夫人(Mrs. Thatcher)亦說回歸後本港並未使她「失望」。本港有群「民主派」,包括報章、電視台、議員、學者與專業人員(如律師),退休而對特區政府特別熱心的前政府高官,乃至未露踪跡的一幫幕後人等。當中有權力,亦有財力的,聞此「成功」讚頌,均順勢大唱昇平禮讚!至於港特區政府,諸多爭議受評擊立法,多順利通過議案,或對一些濫權現象,推搪不理會,與特區相當「合作」。但選舉逼臨,則循例詰問、評擊當局,以作姿態。此種模糊「敵我」策略,西方在研究戰例中,明瞭迂迴曲綫滲透包圍,勝於硬碰直取。單舉現代中國內戰為例,國際勢力(包括共產政權及英美勢力)在其中扮演角色雷同。時中共以多種姿態、面目呈現,遂其目的。

今日雖則回歸十年,港府特區官員,中及上層仍由殖民地時代擔任主職,不難想像英國潛在影響力。本港「改革」如醫療教育,亦以英國撤出前之模式為基礙稍作變更。乃至現醫院管理局總裁蘇利文及部分高級員工,均從澳洲聘請。本年又云公務員,與私營機構看齊,加薪四個多百分比,且上層佔百分比高於下層,醫管局緊隨。香港之貧富不均世上第五最惡劣,早已是南美化的貧富懸殊模式!

香港公務員薪資世界最高,但效率只見下墜,上文訴衷情五十期杜遠文「回歸十年有感」中已列舉。而醫管局不少醫療用品向美國訂購,須知未向訂購前本身已有,例如以手操作量血壓計,有時準確度更勝於電子機械但稍慢。又驗糖尿高低,有些剛購入未久又換另批,並且每星期檢查,比諸以往繁複。

中共官員對香港事務發言,例如香港施政乃行政主導,沒所謂「剩餘權力」。自命港人代表,不能妄予指斥,以違反一國兩制中的高度自治為由,以「民主派」之「代表」香港人反擊,則公務員及公營機構加薪,若中共發言與之相左,何嘗非以上述罪名套上?違反一國兩制的推論操在本港一幫壟斷法律解釋,擁護民主的專業團體中。不能不使人感到,香港的利益以一伙人用大眾名義操縱下,加上少許問題則挾洋自重。九七後其中幾鬧出笑話者乃三名電台政治論評人鄭經翰、黃毓民與李鵬飛,暗示受政治干預而辭職。而李鵬飛更云受恐嚇,經查核後只是一名大陸來港的相識問候他而矣!此君曾於港英時代受任為兩局議員,作殖民地治理工具,即有人暗中稱為「白種華人」,後憤於香港政制改革直選曾罵英人。後三人辭職,英國對香港論評自由受干涉!中共處理手法,減弱英美以國際傳媒做文章之機,但本港不少傳媒早已彎弓射箭。在此利益引誘,英美集團延長對香港影響,引用英經濟學家亞當‧斯密,常被人對經濟政策引用的話,英國於政治同樣運用「看不見的手」以作干預,勝於中共「聽得到的聲音」。

國際傳媒盛誇香港回歸「成就」,可能對現時遺下殖民地時代官員,操控自如。如此防止中共藉輿論,或民間自發聲音,指斥港人治港失敗,由中共派員治理之虞。

首任特區首長董建華,亦用辦法謀略,打擊親中共官員,梁錦松辭職乃一例。此因回歸後棹以輕心,未悉情勢並不順穩,而言談行止授人以口實。若非董建華欲以退為進,卻錯估胡溫決心辭職未受挽留,則被射下馬者更多人。本刊昔日曾提及,董一些身分非廣為人知。但傳媒及某類發言,特意強調他「商人治港」,這批人導引對董的火頭,似為民怨宣洩,如董的無能是「聽中央指示」、「揣測上意」,掩飾其人。群眾往往未加思考、查證,變人云亦云,此種導引表面是「民主派」成績,攻心計略幕後之間接操縱,捨英美(尤以英國)其誰?

香港是個與中國經商的集散地,實質港人亦欠歸屬感,乃殖民統治之結果。但香港的利用價值,並非表象般,是營商地。八十年代一群人在港要求「釋放劉山青」,及愈多對中共政策批評、揶諭、反對如「大亞灣核電站」興建各項,乃至最嚴重者以發動群眾聲援八九年北京天安門群眾,甚且以物質支援天安門學生持續抗議,何止尷尬難堪?實質有動搖政權之虞!八十年代大眾反共意識,有演化反中意識趨勢,時中共對香港殖民地,決意收回,並作移交過渡準備。

英國在香港一切掀動之反中共醞釀中,乃至港人對中國內地民主運動支持,均有中立並置身事外之態,甚且北京天安門六月四日鎖壓,對庇護港人在京之舉動,顯得冷淡、消極、被動。此除了一貫之自保自顧現實考慮外,也是做予他人看之「中立」姿態-一切與己不相干。經過中共處理;北京八九年事件之手法,予大眾訾議反感,「民主派」在港迅速興起。及後中共六四鎮壓及台灣二‧二八枚平省藉矛盾,被兩地爭取民主制者,作政治賣點。

在香港之殖民地華人議員,時不少是官守,並有兩局(行政立法)兼任。有哀嘆殖民地風光漸褪,認為中國政府決定收回香港,是項錯鋘決定。是時實質任中國元首之鄧小平,決意不理可能有相反後果,也作最壞打算,決意不妥協,使香港重回中國。有人猜測是中國面子問題,有人亦云中共恐授國府以口實,故須出此「下策」。但中共豈不明香港續作殖民地的利弊?英國官員道出中共早已主動提出收回香港,非某些人所云英國不派人談判,則中國裝若無其事。從港英與中國長期關係不睦,或心口不一的敦睦「情誼」中,中國政府必有一些事啞忍或有苦難言,終有此決定?

香港堅尼系數乃世界第五,有人說第三,亦有人云香港計量不可靠,應該貧富懸殊比統計更糟更壞?有人以福利開支香港少於福利國家之比率推測。「民主派」對香港之管治陷入危機,認為中國仍無權插手?單以公務員與公營機構的加薪幅度,有沒進一步加深貧富差距?而加薪後資金出路是否買股票之所謂投資,最終落入「關心」中國香港民主發展的國家,以作部分資助「民主人士」?我們有否認清美國訓練經濟打手,如何混入與印尼官方接觸,終而誘動他們運用資源及金錢,使穌哈圖總統在國家經濟困境中被逼下台?又用何種手段打擊蘇聯經濟,以贏得「冷戰」?

英國之殖民統治,興盛於十八、九世紀兩百年,其沒落後仍由英國昔日殖民地美國繼承其事業,以「薪火相傳」。其間以多少精神及犧牲換取,豈可輕易斷送?英國飽經滄桑,各地發生,尤以一個潛在對手,在其衰弱時奪取之一小塊殖民地,豈會容易忽視其政治價值?一個銘記歷史教訓的民族,絕不對此未來勁敵棹以輕心。反過來,華人對此民族明瞭多少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