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8月12日 星期日

多情應笑我

多情應笑我 - 杜遠 -
我出生在香港許多地區仍充滿田野氣息,新界古屋林立,連古裝電影「江山美人」,也可以在香港取景拍攝,即六十年代。長輩告訴我他們在動盪卻波瀾壯闊的人生,由抗日。乃至夕陽照六朝,金陵王氣黯然收的國共內戰退往台灣的悲悽時刻!他們見我們的一代,如何浪漫,亦未及他們經歷的,我見現在二十多三十歲,猶若先輩視我們六十年代出生的,大不如昔。

我有個中學要好同學姓甘,他父親是抗日國軍的中級軍官,他稱曾是胡宗南及戴笠轄下部隊,參加過遠征軍和在印度受訓;長沙第二次會戰亦逢其盛,最先乘軍車出城,亦未受日軍截擊(據他說與日軍談判,不在城內作戰,免傷百姓,日方亦允),詳情筆者未翻歷史究竟其詳,他和兒子說起,可能太多往事追述?眾子聽得膩了,時顯得欠耐性,或打趣說笑,他沒有怒,我則在旁聽,時而提出問題,多年未見,未知尚存人世?

數年前張學良、宋美齡相繼歿於幾被世人遺忘的紙醉金迷、太平歲月中。西安事變,在美國會演說援華抗日,仿若千年之前的事,在香港新一代幾要譏笑這類回憶是「古老」的人才會!歷史教訓可以不理,也沒有深刻的故國情懷!難怪,港台乃至中國新一代,要麼受外來影響,中國人數千年歷史,在以「檢討」為名而用西方觀點評說,許多是並沒甚麼驕傲可言,更是過時或要推翻須重新開始;大陸則長受共黨思想教育,一言堂下真相長期掩埋,真要有悲惻眷戀,是要深入時代,深入這些歷史人物的奮鬥歷程,進而窺知內心世界,才可以免於疏陋無知。

記得青年時代讀及文章引詩人艾略特(T. S. Elliot)對三十歲人外,繼續是詩人,需要具「歷史感」。人的滄桑感不一定在顚沛流離中,在民族乃至人類,興衰盛枯,好似成敗是非轉頭空,均使人感慨繫之!浸淫在不捨晝夜的歷史長河,承擔榮辱得失,歷史包袱因之沉重,民族生命得以維繫。

歷史感能助人爬到個高於一般人的視野,審視成敗興替,個人功過好醜。年輕時代,與筆者一塊的同學朋友,亦懷有家國情懷的,人畢竟未易擺脫環境的影響,對自少耳濡目染的自由思想,不禁聯想到歐洲美國所奉行的人權民主,中國既一分為二(中國大陸與台灣),有以民主自由如台灣中華民國,(又稱「自由中國」,相對中共治下而言)所倡言的自孫中山及其承繼者秉持之宗旨;或中共之中華人民共和國,以馬克思列寧之社會主義強調無產階級專政。但六七年暴動及共黨之過激思想,以及大陸偷渡至香港的人,加上中共羞辱知識分子,中國共產社義,在殖民地香港,多數香港人對共產中國已乏嚮往,何況不少港人自四九年後中共治下逃港?

上一代的恩怨應該化為煙塵,不應仍憤恨、敵對,不要忘記的是教訓。現代中國的歷史劇變似首史詩,或希臘式悲劇,具感人處。但我與一些四十上下的人論及,有將上代的偏見,乃至某些極具個人好惡的主觀,毫未超脫恩怨情仇,除了見解過時外,也未真窺透世局的演變!

德國哲學家尼采在其代表作「查拉圖是特拉如是說」,揶喻一群拜上帝的人,說:「沒有告訴你,上帝已死了嗎?」固然「上帝已死」並非由人宣佈,他是表示人對基督教的信仰逐漸減褪、乖離!現在國共兩黨的一代恩怨,隨著蔣毛周,最後是鄧小平歿後幾已全消彌,宋美齡逝世,只是個休止符號,俾世人清晰見到。

細心閱讀中共治下出版的書刊、紀念館或展覽館,如黃埔軍校展出的介紹。國民黨撤守台灣,已用較中性的「國府遷台」,並非甚麼「逃台」之類;乃至中國大陸將台幣旁之青天白日國徽,顯示於銀行中,凡此種種,是面對現實,心扉開放。能抽離小撮人的恩怨,會顯出智慧。

唏噓往事,並非我們這撮生逢太平盛世的,知道他們老一輩情懷可以比擬。宋美齡歿後,有陳韻如執筆為之感嘆,因為現時瞭解他們那一輩的猶如鳳毛麟角,宋美齡是那群人中最後告別的,而且中國政局發展,多是失意,未知上天是垂憐抑或折磨她?

現代史的感受,例如對國共兩黨的拒納,有若干從偏見或他人的不成熟及一知半解中,已經佔據了心智。是非取捨,以人的慣性和怠墮,多以早歲受到的教育、影響為思考、判別基礎。亦因如此,多時不自覺以自己價值觀或傳統批評別人、別國文化!中國百多年來外力壓逼伴隨文化影響,國民自信心喪失或失衡,形成兩種對立-崇洋媚外或國粹主義。有將自己文化、人物抬高至幾與神聖平坐,在生時較易為大眾耳聞目睹者乃蔣毛二人。

同樣,中國一切缺失,亦蔣毛二人負責。所謂「知我罪我」,千秋功過,誰與評說?但大陸易手後,卻有不少過往的地方軍事幕僚、行政人員、軍人、黨之創立人或黨魁、學人、記者,試圖解說政權變易、國家未能興旺等等原因。結論簡單異常-沒民主,或喪失民心因貪污腐敗之類。然而殖民地香港也是沒民主,民心亦未見擁護使港英長踞,七十年代廉政公署成立前,一樣貪污盛行,何以香港仍能繁榮安定?

成敗論英雄,有人從他人失敗處,欲找出個理由,解釋其原因。例如蔣介石撤離中國大陸,則他或其部下貪污,至少是他縱容下屬,因為蔣生活檢樸,眾人皆知,不能直套此罪名,故也許縱容授意一直延至間接貪污之論。美國在四五十年代已提出貪污指摘,則援引此以擴大,況且這是直截又可將責任推卸,人人振振有詞,由一人承當,則任何失敗,亦照此援引。

在大陸陷共前兩年,有一名國民黨訓練主管的教導官,是中共地下黨。一日要脅他的學生參加中共,否則檢控他貪污。是時其學生於一大城市是稅務局長。我問:「指控貪污須有證據方可吧?」答者乃稅務局長兒子:「其時有指控,首先拘監,然後調查真偽。」他補充此事致乃父估計國民政府不久於大陸!多種原因,此處不便詳述其父姓氏、城市名稱。

清朝自鴉片戰爭後內憂(太平天國及稔亂…等多種)外患,民不聊生,更多賣官鬻爵,兼增軍費、賠款。貪污盛行,消彌多年弊端,非於政令未統一,帝制推翻後新政府創未久,財政金融乃至軍制均在空前變革階段,一切未上軌道,內憂外患頻仍。這樣變更需要至少數十年穩定,方可達致。可以比對中共自五0年開始治理中國大陸,一直在運動鬥爭度過以迄八0年,在「改革開放」口號下,又引至通脹貪污以致八九年六四事件,以軍隊鎮壓止息。勿忘記當日無軍閥內戰,對外亦無抗擊侵略,只是備戰,況且直接統治的土地資源,大於國民政府能號令之地區。

清朝末年,已有不同的思潮,舉義推翻滿清的革命黨,已有套接近美式民主政府構思,欲建立中華民國後以選舉國家元首,終致二次革命及袁世凱稱帝而軍閥割據。第一次推行民主制度,歸根國民思想未成熟遭斲喪。後孫中山率一批國民黨人南下廣州,組織軍政府,遂構思三階段推行民主在全中國。首先是軍政,次及訓政,最終憲政。

歐戰結束,巴黎和會不邀請孫之軍政府赴會。是時俄羅斯共黨革命成功,除追剿在遠東的白軍外,蘇聯(俄革命後之國號簡稱)尚且須抵抗各國派軍入侵,及對蘇之孤立,遂思在遠東的中國突破圍搗。列寧對中國宣稱放棄一切帝俄在中國利益,使得中國知識分子忽發期待。孫中山之軍政府內有軍閥陳炯明反對,各地軍閥虎視,外未受各國尊重,蘇派代表來華併支持籌組中國共產黨,與孫中山會面後,孫幾要將國民黨變為共黨,終因反對而罷。俄人為廣東軍政府改組,以蘇聯模式,軍政府接納並施行三大政策,即聯俄、容共、工農。後中共將「容共」改為「聯共」乃不確,是時共黨居於極少數。

北伐後,於三0年代初國民政府實力派首腦蔣中正,推行訓政,已有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反對,並伙同兩廣軍閥反抗南京國民政府,致兵戎相見。抗日後於一九四七—八年自訓政入憲政,競選正副總統及國民大會代表,雖然共黨抵制選舉,並選舉表現不成熟,訴衷情有為文道及。國民黨人獲選票及席位太多,遭青年及民社黨抗議,遂有自願席位予他黨者,卻畢竟是行憲選舉。

那時遑論亞洲,歐洲仍有部分國家沒民主(如西班牙),或於佔領下由英美等國施行民主制(如歐洲德國亞洲日本)。又蘇俄囊括之東歐皆無民主,印度剛獨立,具有民主架構,未運行成熟,且其國是社會主義及威權治理模式。相比下中國為求富強,認民主可救國者,為之積極奮鬥。諸位勿忘憲政頒 佈及選舉時,政府於東北與共軍爭奪激烈,而關內共軍炸毀交通運輸,用鄉村包圍城市策略,禁止己方佔領區原料輸往政府治理之城市,並四處於關內攻擊,中尤以中原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為倡厥。

政府抗日創傷未愈,物價暴漲未平(日本無內戰亦物價飛脹,此為大戰後一般現象),即刻增加軍事開支,物資短缺,上海商人屯積居奇,金融混亂,貨幣改革如金元卷漸顯失敗!

也許仍有人問:「是時美國援助國民政府,軍事方面計劃將三十師全美式裝備,對共軍應該壓倒性優勢」。這些若逐一解說,所需篇幅非止此篇可囊括也。粗略一提,戰後美國與中國各項條款合約,美獲不少利益;援華款項往往遲未給予。又整編中國軍隊,未實現三十個師外,有些武器足而彈藥少,或零件不全,乃至國共有衝突美往往以禁運武器要脅。國軍撤退不得已,丟下該類美式裝備。又不少款項供駐華美軍使用,卻計算於援款項內。蘇俄軍佔東北,供應不少日軍武器予中共,並非一些輕信毛澤東吹噓「小米加步槍」可趕走國民黨。

現時有人為文,未認真翻查核對資料,思索問題。美國檔案、中國大陸及在台灣仍有不少保密。更有人心存偏見、怨恨或遵命文章各因由,瞎子模象或以管窺豹,達到不同目的。歷史在人的愛恨添上迷霧,使到他人需以探照燈,方看清楚周遭,他人若懶於乃至沒有探燈窺見,久之似成學閥專利。

蔣夫人宋美齡女士逝世後,有寫紀念或批判文詞者,不忘藉瑣細傳聞,加上臆想以撻伐她遺有華人的暴政心態。西方人本身為求抹黑敵對者,一樣製作謊話、謠言。美國有一官員威爾基於抗戰時訪華,後撰回憶錄云,抵華後蔣夫人曾與之共宿一宵。較諷刺者竟為之辯白的,乃中共治下學者,以報章記載之時間地點不符以反駁。慣於崇洋媚外,不自覺以美國人之「是」為是,及洋人之「非」為非,卻以「反省」、「心理」、「學術」之類裝門面!

民主已是二十世紀的潮流,沖擊至二十一世紀,浩浩蕩蕩,大有順之者昌,逆之則亡。今日,消費主導各類貨品,包藏與品質並行,不分伯仲,乃至包藏勝於實質。人也是以衣裳、化裝品作包藏,民主何嘗不是?大多數人不明瞭本質內蘊,處以鬆懈、漠不關心的態度,只會被人利用民主玩弄於股掌間。即使我們現今香港,政府也用大眾傳媒或民意調查之類,以主導大眾。有人利用民主作一切價值的衡量,以民主的大洪流作衝擊的憑藉,有人批評中國二千多年前的孔子,為何沒民主思想之類。民主是理想,其實施除了尊重個人的天賦權利,如平等自由追尋快樂幸福外,也須對傳統文化的考慮,乃至時空差距而不妄肆評擊,實行出來的大同理想更要人類為之無私無爭,不具備這些條件,妄予撻伐某國某民族,造成更大的誤解、對抗。德國二次大戰前由民主選舉而變獨裁;中國於國民政府在大陸頒憲政兩年後易手,甚麼原因?

不少人自命觀察問題出眾,指導大眾選擇政治制度,但個人的偏執,往往無視上述各項考量,更漸變為撻伐他人工具,使人趨於極端、分化,更變至悲劇的源頭。中國於五六十年代更衍化出另一波排外及動亂。人類在面臨環境危機外,又有無考慮一大堆自我吹噓的價值觀中,詆譭他人造成的傷害?

沒有留言: